MySQL隔离级别及其原理分析
说到数据库事务,大家脑子里一定很容易蹦出一堆事务的相关知识,如事务的ACID特性,隔离级别,解决的问题(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等等,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真正的清楚事务的这些特性又是怎么实现的,为什么要有四个隔离级别。
今天我们就先来聊聊MySQL中事务的隔离性的实现原理,后续还会继续出文章分析其他特性的实现原理。
当然MySQL博大精深,文章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
说明
MySQL的事务实现逻辑是位于引擎层的,并且不是所有的引擎都支持事务的,下面的说明都是以InnoDB引擎为基准。
什么是隔离性?
隔离性(isolation)指的是不同事务先后提交并执行后,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是串行的,也就是说,对于事务来说,它在执行过程中,感知到的数据变化应该只有自己操作引起的,不存在其他事务引发的数据变化。
隔离性解决的是并发事务出现的问题。
什么是事物隔离级别?
隔离性最简单的实现方式就是各个事务都串行执行了,如果前面的事务还没有执行完毕,后面的事务就都等待。但是这样的实现方式很明显并发效率不高,并不适合在实际环境中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不同程度的并发控制,SQL的标准制定者提出了不同的隔离级别:未提交读(read uncommitted)、提交读(read committed)、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序列化读(serializable)。其中最高级隔离级别就是序列化读,而在其他隔离级别中,由于事务是并发执行的,所以或多或少允许出现一些问题。见以下的矩阵表:
1、未提交读(Read Uncommitted):允许脏读,也就是可能读取到其他会话中未提交事务修改的数据,一个事务还没提交时,它做的变更就能被别的事务看到。
2、提交读(Read Committed):只能读取到已经提交的数据。Oracle等多数数据库默认都是该级别 (不重复读)
3、可重复读(Repeated Read):可重复读。在同一个事务内的查询都是事务开始时刻一致的,InnoDB默认级别。在SQL标准中,该隔离级别消除了不可重复读,但是还存在幻象读,但是innoDB解决了幻读
4、串行读(Serializable):顾名思义是对于同一行记录,“写”会加“写锁”,“读”会加“读锁”。当出现读写锁冲突的时候,后访问的事务必须等前一个事务执行完成,才能继续执行。
本节学习笔记,我将会以InnoDB为例,剖析MySQL在事务支持方面的特定实现,并结合mysql实际案例,基于原理给出相应的实践建议。
注意,MySQL的InnoDB引擎在提交读级别通过MVCC解决了不可重复读的问题,在可重复读级别通过间隙锁解决了幻读问题,具体见下面的分析。
我们来看看在不同的隔离级别下,事务A会有哪些不同的返回结果,也就是图里面V1、V2、V3的返回值分别是什么。
若隔离级别是“读未提交”, 则V1的值就是2。这时候事务B虽然还没有提交,但是结果已经被A看到了。因此,V2、V3也都是2。
若隔离级别是“读提交”,则V1是1,V2的值是2。事务B的更新在提交后才能被A看到。所以, V3的值也是2。
若隔离级别是“可重复读”,则V1、V2是1,V3是2。之所以V2还是1,遵循的就是这个要求:事务在执行期间看到的数据前后必须是一致的。
若隔离级别是“串行化”,则在事务B执行“将1改成2”的时候,会被锁住。直到事务A提交后,事务B才可以继续执行。所以从A的角度看, V1、V2值是1,V3的值是2。
在实现上,数据库里面会创建一个视图,访问的时候以视图的逻辑结果为准。在“可重复读”隔离级别下,这个视图是在事务启动时创建的,整个事务存在期间都用这个视图。在“读提交”隔离级别下,这个视图是在每个SQL语句开始执行的时候创建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读未提交”隔离级别下直接返回记录上的最新值,没有视图概念;而“串行化”隔离级别下直接用加锁的方式来避免并行访问。
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隔离级别下,数据库行为是有所不同的。Oracle数据库的默认隔离级别其实就是“读提交”,因此对于一些从Oracle迁移到MySQL的应用,为保证数据库隔离级别的一致,你一定要记得将MySQL的隔离级别设置为“读提交”。
配置的方式是,将启动参数transaction-isolation的值设置成READ-COMMITTED。你可以用show variables来查看当前的值。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transaction_isolation';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transaction_isolation | READ-COMMITTED | +-----------------------+----------------+
总结来说,存在即合理,哪个隔离级别都有它自己的使用场景,你要根据自己的业务情况来定。我想你可能会问那什么时候需要“可重复读”的场景呢?我们来看一个数据校对逻辑的案例。
假设你在管理一个个人银行账户表。一个表存了每个月月底的余额,一个表存了账单明细。这时候你要做数据校对,也就是判断上个月的余额和当前余额的差额,是否与本月的账单明细一致。你一定希望在校对过程中,即使有用户发生了一笔新的交易,也不影响你的校对结果。
这时候使用“可重复读”隔离级别就很方便。事务启动时的视图可以认为是静态的,不受其他事务更新的影响。
事务隔离的实现原理
理解了事务的隔离级别,我们再来看看事务隔离具体是怎么实现的。这里我们展开说明“可重复读”。
在MySQL中,实际上每条记录在更新的时候都会同时记录一条回滚操作。记录上的最新值,通过回滚操作,都可以得到前一个状态的值。
假设一个值从1被按顺序改成了2、3、4,在回滚日志里面就会有类似下面的记录。
当前值是4,但是在查询这条记录的时候,不同时刻启动的事务会有不同的read-view。如图中看到的,在视图A、B、C里面,这一个记录的值分别是1、2、4,同一条记录在系统中可以存在多个版本,就是数据库的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对于read-view A,要得到1,就必须将当前值依次执行图中所有的回滚操作得到。
同时你会发现,即使现在有另外一个事务正在将4改成5,这个事务跟read-view A、B、C对应的事务是不会冲突的。
你一定会问,回滚日志总不能一直保留吧,什么时候删除呢?答案是,在不需要的时候才删除。也就是说,系统会判断,当没有事务再需要用到这些回滚日志时,回滚日志会被删除。
什么时候才不需要了呢?就是当系统里没有比这个回滚日志更早的read-view的时候。
基于上面的说明,我们来讨论一下为什么建议你尽量不要使用长事务。
长事务意味着系统里面会存在很老的事务视图。由于这些事务随时可能访问数据库里面的任何数据,所以这个事务提交之前,数据库里面它可能用到的回滚记录都必须保留,这就会导致大量占用存储空间。
在MySQL 5.5及以前的版本,回滚日志是跟数据字典一起放在ibdata文件里的,即使长事务最终提交,回滚段被清理,文件也不会变小。我见过数据只有20GB,而回滚段有200GB的库。最终只好为了清理回滚段,重建整个库。
除了对回滚段的影响,长事务还占用锁资源,也可能拖垮整个库,这个我们会在后面讲锁的时候展开。
事务的启动方式
如前面所述,长事务有这些潜在风险,我当然是建议你尽量避免。其实很多时候业务开发同学并不是有意使用长事务,通常是由于误用所致。MySQL的事务启动方式有以下几种:
显式启动事务语句, begin 或 start transaction。配套的提交语句是commit,回滚语句是rollback。
set autocommit=0,这个命令会将这个线程的自动提交关掉。意味着如果你只执行一个select语句,这个事务就启动了,而且并不会自动提交。这个事务持续存在直到你主动执行commit 或 rollback 语句,或者断开连接。
有些客户端连接框架会默认连接成功后先执行一个set autocommit=0的命令。这就导致接下来的查询都在事务中,如果是长连接,就导致了意外的长事务。
因此,我会建议你总是使用set autocommit=1, 通过显式语句的方式来启动事务。
但是有的开发同学会纠结“多一次交互”的问题。对于一个需要频繁使用事务的业务,第二种方式每个事务在开始时都不需要主动执行一次 “begin”,减少了语句的交互次数。如果你也有这个顾虑,我建议你使用commit work and chain语法。
在autocommit为1的情况下,用begin显式启动的事务,如果执行commit则提交事务。如果执行 commit work and chain,则是提交事务并自动启动下一个事务,这样也省去了再次执行begin语句的开销。同时带来的好处是从程序开发的角度明确地知道每个语句是否处于事务中。
你可以在information_schema库的innodb_trx这个表中查询长事务,比如下面这个语句,用于查找持续时间超过60s的事务。
select * from 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trx where TIME_TO_SEC(timediff(now(),trx_started))>60
小结
这篇文章里面,我介绍了MySQL的事务隔离级别的现象和实现,根据实现原理分析了长事务存在的风险,以及如何用正确的方式避免长事务。希望我举的例子能够帮助你理解事务,并更好地使用MySQL的事务特性。
我给你留一个问题吧。你现在知道了系统里面应该避免长事务,如果你是业务开发负责人同时也是数据库负责人,你会有什么方案来避免出现或者处理这种情况呢?
原文链接: https://www.yukx.com/bingningm/article/details/1770.html 优科学习网MySQL隔离级别及其原理分析
-
mysql只支持一种join算法:Nested-LoopJoin(嵌套循环连接),但Nested-LoopJoin有三种变种:SimpleNested-LoopJoin,IndexNested-LoopJoin,BlockNested-LoopJoin(简单-索引-缓冲区)原理:1.SimpleNe
-
redis是一个内存数据库,一旦断电或服务器进程退出,内存数据库中的数据将全部丢失,所以需要redis持久化 redis持久化就是把数据保存在磁盘上,利用永久性存储介质将数据保存,在特定的时间将保存的数据进行恢复的工作机制redis提供两种持久化机制RDB:存储数据结果,关注点在数据AOF:存储操作
-
通过SQL的执行过程来介绍MySQL的基础结构. 首先有一个user_info表,表里有一个id字段,执行下面这条查询语句:Select * form user_info where i
-
索引(Index)是帮助MySQL高效获取数据的数据结构,索引的目的在于提高查询效率,就像字典和书籍的目录一样,有了目录,可以帮助你快速查找你需要的内容。可以理解为一个排好序的快速查找数据结构。也就是
-
说到数据库事务,大家脑子里一定很容易蹦出一堆事务的相关知识,如事务的ACID特性,隔离级别,解决的问题(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等等,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真正的清楚事务的这些特性又是怎么实现的,为什么要有四个隔离级别。今天我们就先来聊聊MySQL中事务的隔离性的实现原理,后续还会继续出文章分析其他特性的
-
前面我们系统了解了一个查询语句的执行流程,并介绍了执行过程中涉及的处理模块。相信你还记得,一条查询语句的执行过程一般是经过连接器、分析器、优化器、执行器等功能模块,最后到达存储引擎。那么,一条更新语句